01专业介绍:
基本情况
2017年,国务院印发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提出了面向2030年的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。面向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和湖南省“三高四新”战略,结合校院学科优势和特点,我校人工智能专业以机器人和无人系统的智能感知与控制、复杂系统智能决策、智能系统设计与应用等为专业特色,重点培养学生解决以上特色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毕业生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、应用开发、智能系统设计、系统集成与运维等方面的工作。在中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联盟针对全国439所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发布的2022年排行榜中,我校人工智能专业为A类专业。
核心课程:数据结构与算法、Python语言程序设计、人工智能原理、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、深度学习及应用、数字图像处理、计算机视觉、大数据分析、智能决策与规划
02师资优势
本专业现有全职教师18人,其中专任教师16人,实验教师2人,教授4人,副教授6人,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,10位专任教师具有国外进修的经历,100%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,或有承担企业横向项目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经历。从全国高校、企业、科研院所聘请一批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各教学环节。多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教指委委员、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、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和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。
03教授风采
段斌
教授(二级),博士生导师。教育部自动化类专业教指委委员、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电气与电子分委会学术委员,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。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,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,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。教学科研工作先后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、湖南省教学成果奖、湘潭市科技进步奖、湘潭市产学研合作(个人)奖、湖南省“十一五”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奖励,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anielM.Kammen教授、早稻田大学TakuraSato教授合作出版专著“SmartGridStandards:Specifications,RequirementsandTechnologies”,发表SCI、EI索引论文30余篇。
谭貌
教授,博士生导师,黄金城hjc12345网址副院长。IEEE高级会员,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,湖南省“湖湘青年英才”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,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秘书长,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副秘书长,IEEE PESiGET智能电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分委会常务理事,中国自动化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委员。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,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,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项目、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、省科技人才专项等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,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、工信部集成创新示范项目子课题、产学研合作课题多项;在IEEE TPS/APN/JCP/EAAI等TOP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;曾获中国仿真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、湖南省专利奖二等奖、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张东波
博导、教授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导师,控制工程学位点负责人。湖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,荷兰Groningen大学访问学者。湖南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,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委员,混合智能专委委员;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,智能机器人专委委员;图象图形学会机器视觉专委委员,视觉认知与计算专委委员;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,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,宁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家指导委员,湘潭市科技创新智库专家。近5年,承担和参与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10余项。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,SCI/EI收录30多篇,一级学报18篇,授权发明专利7项,指导学生获得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2项。主要研究领域为:图像处理与识别、机器学习与机器智能、视知觉计算与学习、机器视觉与机器感知、自主智能机器人。
04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
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,国家级
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,国家级
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省部级
多能协同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,省部级
智能制造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,省部级
智能系统可信导航协同创新中心,省部级
电子信息研发与产业化湖南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,省部级
过程工业智能排程与能源优化调度湖南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,省部级
湘潭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,省部级
智能导航与遥感研究中心,校级
湘潭大学计算中心,校级
黄金城hjc12345网址实验中心,校级
05人才培养
面向国家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行业发展需要,构建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。在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体系基础上,以机器人和无人系统的智能感知与控制、复杂系统智能决策、智能系统设计与应用为特色领域,构建了智能感知与控制、决策智能两大核心方向课程模块,强化思政引领、坚持教学改革,打造特色精品课程。以推进“新文科”“新工科”等“四新”建设为抓手,加强学科交叉课程和前沿课程设置,构建了专业拓展、前沿交叉、自主发展三大课程模块,鼓励学生个性发展,实现各学科交叉融合,着力培养跨学科人才。
专业积极探索校企、校政等合作协同育人机制。专业重视人工智能和其它相关学科的专业教育交叉融合,设立自主发展课程,鼓励引导学生跨专业选修,同时引入其它专业优势课程,以实现跨专业协同育人课程和体制建设。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,鼓励学生参加以“互联网+”、“挑战杯”为代表的综合性创新创业赛事,探索以大赛为契机、以项目为驱动的企业/导师协同育人模式。专业坚持校企联合培养育人模式,与京东、新松机器人、智慧眼等知名科技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,培养一线科技创新企业需要的人才。
05毕业生前景分析
当前全球科技和经济迅速变革,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蓬勃发展,并迅速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批新兴产业的出现。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提出“到2030年,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”。在此背景下,本专业将积极探索以产出为导向的专业体系建设,建立毕业生、用人单位、行业/企业专家及校友等产出评价体系,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改进,毕业后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、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,能在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、智能导航与遥感、智能电网与智慧能源、智慧城市与物联网、互联网等领域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、应用开发,以及智能系统设计、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,成为具有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。